到有一天我才悟出其中的道理。本人和嵩山少林很有缘分,旅游曾去过两次,最初也没感觉到什么千年古刹的风范。直到有一天因为工作需要,往在寺里几天,山里面冬暖夏凉,当时是夏天,我就睡在蒲团上(僧人打座的地方),早上五六点的时候被冻醒了,就索性出来散散步,寺里面冷冷清清,一两位年迈的扫地僧在寺里面刷刷的挥舞着扫把,这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里那位武功卓绝的高僧。天上飘着毛毛细雨,我路过前殿门口几人合抱的银杏树的时候,一阵微风吹过,树上飘落了几片银杏叶,那种意境太美了,太富有诗意了,真让人有一种欲发感慨的冲动。那几片银杏叶被我拾起来,当成书签一直保留至今。从此我也悟到了,为什么白天逛风景区总是没有感觉的原因了。因为白天去逛风景区,往往人会多如牛毛,特别是夏天,人头攒动、排队买票的、路边吆喝着卖纪念品的、还有不自觉的游客把易拉罐、火腿肠皮扔的到处都是,也许一阵风吹过,飘来的不是银杏叶,而是白色塑料袋呢。现在终于了解了,原来古人游山玩水经常诗性大发,那是因为当时这些景区都没被开发过的原因。
影视、DVD科教片
旅游要有闲也要有钱,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是谁都能去的,万一你有高原反应呢?因此我们不妨从电视、电影、DVD影牒中吸取养分。比如中央10套还有其它的一些台经常会放映一些关于自然、人文、历史、地理、天文方面的科教片,这些片子场面壮观、大气、拍摄视角独特、内容经常是我们无法涉及的神秘所在,比如探索频道、人与自然、动物星球我就特别喜欢。另外的精华就是广告了,做设计的一定要把被动看广告转变为主动接受和分析广告,看看同行的精彩创意和表现手法,从中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。电影也要多看,国内外的片子都可以。拿国内的片子举例,比如英雄、黄金甲、无极等等,虽然市场褒贬不一,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,那就是美术效果确实不错,场面宏大、装潢唯美华丽,颜色运用大胆张扬等等。另外,也可以自己购买一些DVD影碟来看,比如迪斯尼的卡通大片,玩具总动员、冰河世纪等等都是很好的片子。再比如BBC的纪录片是非常精彩的,比如蓝色星球系列和恐龙系列等等。长期欣赏好片,是提高自己艺术修养和丰富知识的捷径。
留意身边的细节
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,也许灵感就在于你熟视无睹的环境中,比如你可以把眼前的电脑当时3DMAX创建的第一个模型,再比如你可以从番茄炒鸡蛋中悟出Photoshop混合模式的概念。我看过不少老外的文章,他们总拿鸡尾酒来解释混合模式,说实话,俺是个土包子,连干红都喝不惯,别说鸡尾酒了,所以对于我来说还是番茄炒鸡蛋来得现实一些。所以说,看看你的周围,身旁的窗户也许就是你理解“遮罩”这个概念的最佳手段,厨房里的保鲜膜拿出来看看吧,这不就是"图层"吗?
点点滴滴积累
经常看到影视剧里有这样的场景,一个人思考问题,就在屋子里踱来踱去,要么在纸上胡乱写写,然后丢到垃圾篓里。镜头一切,看到垃圾篓里满是字纸,地上还零零碎碎的散落了不少。首先我要阐明立场,乱扔东西是不对的,不但浪费国家资源,砸着花草草也不应该。我的观点是这样的,思考问题时,记录下各种创意和想法是很重要的,就算很多思路看起来或许不太现实,甚至非常荒谬。很多措施当前可能用不上,甚至看似永远用不上。没有关系,统统都可以记录下来。完整的记录会复原你当时的心路历程,每一个想法都是一扇未打开的窗,未来的某一天,当你偶然打开一扇曾经错过的窗,它也许就是你苦苦寻觅的灵感入口。另外,不要指望某一天逍遥子会把自己的百年功力一下传给你,这事儿太不靠谱儿,像虚竹那样的运气也只有小说里才有了。经验值是靠自己慢慢积累的。比如平时的练习和作品都要保留下来,起码来说出去应聘也算是样儿东西,关键时

下一页 上一页
返回列表
返回首页